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抗战尖兵 > 第二十九章会挽雕弓如满月之二
      常凯申点点头,显然徐永昌和俞大维已经把西北的强大实力向他汇报过了,钱大钧和陈布雷却是第一次听到,钱大钧吃惊地张大了嘴,陈布雷很振奋:“越石你意思是西北有9个团的150毫米*炮?中央军才有三个团。”钱大钧补充说:“其中两个团还是从西北买的。另外一个团是用矿产向德国换的,进口的炮炮弹也靠进口,打一发少一发。”

      我说:“重要的是西北陆军的装备和弹药都是我们自己兵工厂能够生产供应的,西北的钢产量、发电能力等都足够,铁路等交通设施也齐备,生产得出,运输的到,无论仗打多久,我们的部队都不用愁武器弹药不够。酒泉兵工厂每年按照二十四小时全班生产的话,可以生产11个师的全套装备,除了补充战损的话,每年我们可以多装备2-6个师,也就是说,只要训练和人力跟得上,我们的军队会越战越强,这才是对日持久战的基础。”

      钱大钧、陈布雷、蒋经国都露出了振奋的神情。常凯申也点头:“越石在民国十九年中原大战刚结束,就提醒我要重视基础工业,你这个看法是对的,中央从去年才开始筹办能源、钢铁等基础工业,现在战争就要爆发了,已经来不及了,虽然西北的军工供应西北边防军足够了,可是中央军和其他地方部队还是缺枪少弹,只好靠向国外寻找支援了。”

      我说:“西北与苏联关系维持的还不错,如果中央愿意西北可以牵线搭桥,而且西北的铁路、公路建设比较齐备了,苏联物资可以用西北的路网运输给中央。另外西北边防军的兵源有限,西北人口仅仅二千万,还要维持兵工等经济部门生产,我不计划无限扩军,最多保持十个军的兵力,多余的装备都可以拿出来作有偿援助,西北地瘠民贫但是有工厂矿山石油,刚好和中央可以在战时经济上形成互补。”

      常凯申:“中央也是有这样的考虑,西北的工业能力与中央的农业和人力资源结合,中国的抗战才能持久,这个事体侬和资源委员会做个详细条陈上来。不过今早吾是要同侬谈不是格格事体,吾要问侬的是,西北边防军打算怎么和中央合作抗日?”

      我心想终于来了:“西北边防军参战部队组编成一个直属军事委员会的野战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参战,由集群司令统一管理,不可分割。在人事上、装备上、后勤上独立自主,在作战上服从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我笑了笑:“跟现在中共和你谈的差不多。只不过西北边防军要比红军强大百倍,能为校长做的事儿也要多得多,而且这是我们黄埔军校自己的军队,几乎所有干部都是黄埔军校西北工作团出身的,他们怎么会不听你校长的呢?如果单纯从作战上考虑,军事委员会也需要有一支机动部队,用做全军总预备队,用在关键的战略方向,起到一锤定音的突击作用,目前全军也只有我们具备足够的重装备来起到这个作用了。”

      我知道常凯申一向对于异己是毫不留情的,被他吞并的杂牌部队不可胜数,但是,西北边防军已经强大到他无法吞得下了,所以从36年底开始,我逐步亮出了真正实力,我不想他产生任何错觉,想利用抗战吃掉西北。因此我命令开放军工和军事设施让徐永昌、俞大维等了解西北强大的实力。

      但是同时,常凯申和全国人民一样,已经了解到,西北是一个追求经济富裕和平发展的皿煮政体,西北不是一个企图统一全国的野心勃勃的军阀集团,西北的主导是全体西北人民,这决定了西北对全国全世界都是以和平合作共赢的态度去谋求发展的,这是常凯申这么多年能接受西北的根本。

      常凯申还是很严肃地看着我说:“吾就晓得侬同中共不清不爽格,以后再同侬算账,侬迟早要吃亏格。既然侬晓得侬也是黄埔的一员,吾就同意侬独立指挥,统帅部也需要有一支强大格战略预备队。侬个部队逐渐会有十个军,那是至少三个集团军的编制,那就叫西北野战集团军群吧。侬去寻何敬之,把编制番号同伊讲。”

      我连忙起立立正:“谢谢校长赐名,西野黄埔师生必跟随校长抗战到底。”常凯申倒笑了:“坐下来,侬不要装样子,我晓得你抗日是坚决的。今早要同侬讲的第二件事体,是问侬对华北战局有啥设想哇?侬既然讲西野是战略突击队,那么现在你计划向哪个方向突击?”我小心地坐了下来:“校长不耻下问,卑职就大胆妄言了。抗日战争是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战争。凭借中国自己的力量,我们很难单纯从军事打赢这场仗,可是日本是侵略者,在政治上他已经注定是失败的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军民救国图存,抗战中国军民爆发出的精神上的力量是日本用多少物质也所以抵挡不过的;而国际上的美苏英法荷兰甚至德国意大利,都会同情中国,日本人肯定是孤立无援。但是要把我们政治和精神上的优势转化为军事和物质上的胜利,就必需有两个条件:一中国自己能坚持长期抗战,这就必须有稳定的抗日根据地,也就是我们能让国内国际看清楚,我们有能力挡住日军的进攻,我们有能力把日军拖入持久战的泥潭,日本的海军力量强,沿海地区我们守不住;日本陆军的炮兵和坦克兵强大,平原地区我们也守不住,这个根据地只能是有群山大漠保护的大西北和大西南;二美国苏联的军事援助,直到最后美苏直接卷入对日作战。美日有一国参战的话,我们已经可以稳赢了。”

      常凯申显然很开心:“你这么看?”我确定地点点头:“不仅我这么看,日本人也会这么看。抗日战争的胜利必然是美苏英列强参与的结果,可是千万别忘记,列强的参与是建立在中国自己能够坚持长期抗战的基础上的,所以中国的策略是坚守待援,苦撑待变;我们自己要坚决打到底,绝不和谈,我们没能力坚守、不愿意苦撑,就无人愿意支援,就不会有时局对我们有利的变化。日本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对中国的攻略会分五路,来破坏这两个条件。一路是沿着平汉线南下,取保定、石家庄、郑州越过武胜关,攻克武汉,然后相机沿江东下金陵或是逆长江而上攻取重庆、逆汉水而上攻取陕西。第二路是沿津浦线南下,攻略济南、徐州。第三路是沿平绥路西进,克察南后,南下山西,确保第一路军的侧翼,全取山西后,西渡黄河,克关中陇西,切断苏联支援中国的物流路线,随后得陇望蜀,颠覆川滇黔,打掉中国抗日的根基。第四路是进攻上海,然后取南京,逼我们放弃抵抗。第五路是登陆广州,切断来自海路的美国对中国的支援。”

      常凯申皱起了眉头:“五路攻华?日本的兵力有这么强大吗?”我说:“日本兵役制度完善,施行了多年,仅仅从人力上看,日本动员的上限是一千万人,现实中,日本会受到武器弹药生产能力及新兵训练周期的限制,但是他们第一年投入中国十六个师团兵力没什么问题,我预计日军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上限是五十个四联队师团。而且这五个进攻方向日本会逐步投入,在第一阶段,他们肯定取道上海先攻取南京,占领中国首都以迫使中国投降,所以我预计他们会先发动前四路。如果攻下南京后中国退往武汉继续抵抗,那么第二阶段他们就会双管齐下,一方面从平汉路和南京两个方向向武汉实行分进合击,另一方面向广州登陆作战,切断中国的出海口,从根本上截断来自美国的援助。”

      常凯申说:“平津陷落后,日军取前两条路南下已经显而易见,国军也针对这两路调集重兵去抵挡,而且吾命傅作义、刘汝明、汤恩伯从平绥线方向反攻北平,侧面牵制,吾自信已经做足了防御措施。不过对日军在上海的异动,吾也随时留意的,到现在为止仅仅有三千海军陆战队而已。”我正色道:“日本人动员速度和战略机动能力超强,校长你是否还记得蒋百里先生在一二八预测日军进攻时间的事儿吗?”

      这是上海著名报人曹聚仁亲眼目睹的,后来曹聚仁回忆道:有一天,那是“一二八”战后的第三天,2月1日。他和我们在一家咖啡馆喝茶,翻开那天上海版的《每日新闻》,头条新闻是日本陆相觐见天皇的电讯。他沉吟了一下,对我们说:“2月5日早晨,会有日军一师团到达上海参加作战了。”他何以这么说呢?他说日陆相觐见天皇的意义是报告日军正式出战。依日本当前的运输能力,三天之间,可运输一个师团的兵力:4万战斗兵及其装备到上海,所以他估计这一师团5日可以投入战斗。果然,“一二八”战役,日军的第一场反攻是从2月5日开始的。

      看到常凯申不说话,我心中暗暗叹气,历史上的淞沪会战,竟然是中国陆军一次没有作战计划的投机战役。日方是日本海军精心策划,挑起冲突,然后拉日本陆军和政府下水,陆续增兵上海,最后从三千陆战队竟然增兵百倍达到十个师团三十万人;而中方呢,常凯申有着浓厚的投机心理,他一方面希望趁着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仅有三千余人的时机,用第五军的三个师约五万人硬吃日军,以此取得抗日首捷;另一方面他知道英美法意在上海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而从国际法律上讲,英美法意等国也该受九国公约的约束,对制止日本侵略中国有条约义务,他企图通过在上海打仗,给英美法意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像一二八事变一样站出来干涉中日战争;这样日方要挑动事端,中方很乐意迎战,可是双方都没想到对方会咬定青山不放松,最后都打成了添油战术,中央军全部主力毁于一旦,日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

      但是在眼前的8月2日,距离日本人挑起事端的8月9日还有一个星期,常凯申对上海的日军并没有应有的警惕,在真实历史上,他直到开战前的晚上才想起来问张治中:日本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用150毫米*炮弹或者航空*能摧毁吗?后来的事实证明,150毫米*炮弹仅仅能在日本海军司令部的墙上打出个印子而已。中国军队根本没有足以摧毁日军工事的重武器。

      作为具体指挥作战的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虽然研究了一年多对上海的攻势作战,但是他对日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加强了街垒工事这点,没有充分地注意。国民革命军在国内战争中,一直缺乏现代化大城市攻坚作战的经验。张治中的想法太过于简单化,他想以偷袭的方式,通过步兵的迅速穿插,冲进敌人据点与敌人近战。可是日军的防御体系却是结合了街垒、高大建筑、坦克装甲车的立体城市防御。中央军用步兵沿着大街进攻,靠跑步的速度去出其不意穿插,只能是送死。日军在街道两侧的建筑中密布狙击手和机枪,在每一条街都用沙包石块筑成街垒,用坦克装甲车作移动火力点和堡垒,沿着街道前进的国军变成了日军的靶子。

      即使那些幸而打到日军据点边上的士兵们,也发现他们面对高墙、铁门、电网,唯一的办法是搭人梯。而日军则一方面凭借这坚固工事,一方面还有飞机、坦克、舰炮提供的强大火力支援,这就造成了张治中五万德械国军收拾不下三千日本陆战队的奇观。

      没有重武器,却要进攻固守永备工事的日军,这是用士兵的生命去做无益的牺牲,这种悲剧植根于常凯申军事和政治上的投机心理。他老是想捞一把占些便宜,却么有脚踏实地去研究作战细节,这在高度专业化的西北野战军里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现在我怎么讲他都听不进去的,我只好继续谈华北战局:“对于平绥路和平汉路的敌军,校长请放心,我西北野战军早有预案,正在全面动员,一旦完成动员全军出动,将以五个军十七万精锐进入山西,如果倭寇敢入山西,我必叫他有来无回。山西是平汉路敌军侧面,如果我西野重兵集中于山西,平汉路敌军绝对不敢南下。”

      常凯申说:“吾已经命令傅作义、汤恩伯从绥远进驻察哈尔,汤恩伯坚守南口,卫立煌从河北北上支援汤恩伯,打得好的话可以从南口反击平津。”我说:“华北目前有三条防线,不过对校长实话实说,我认为有两条半防线会被日军轻松突破。第一防线张家口、涿州、静海、青岛等处,重点在张家口而不是南口,刘汝明在察哈尔多年,与日伪多有交易,抱有一定幻想,关东军云集察北,刘汝明必不能御之,张家口一旦失守,汤恩伯腹背受敌,只有退入第二防线。第二防线保定、大同、马厂、维县等处,现中央正在大肆向保定增兵,然而我还是担心上海会有变化,一旦上海有战事,中央军必无力北援,防线中央的保定作战之兵力虽有十多万,然而组成复杂,有西北军、东北军、川军、中央军,正面宽大达二百公里,地形还是适合日军发挥空炮坦克优势的平原。保定必难坚守。防线西部的大同虽然地形有利,然晋军无能战之将,士兵多怠惰,阎司令机断不足瞻前顾后,我预料第二防线也是凶多吉少。至太原、石家庄、沧州等处能作为第三防线,我料阎司令长官为保太原将竭尽全力,故此西线的太原会有一场大会战,可是中部的石家庄则全是保定退下来的败兵,难以固守,而且东线津浦路是二十九军,刚丧失了平津,兵将互相埋怨,士气一落千丈,必不能守,所以我说三条防线会丢掉二条半。”

      常凯申有些恼怒地看着我:“侬太悲观了。”我说:“实战很快会证明我的看法的。无论如何,我的预计是日军会在十月初兵临太原城下。无论我是对还是错,西北野战军会在九月十日左右出动,十五个师北上山西,九月底部署到作战位置。”

      常凯申道:“你们也算动员迅速了,如果察哈尔作战顺利,我希望你能增援察哈尔作战。”我说:“要真是这样,我保证反攻北平。不过我还是认为我会先保卫太原。”常凯申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吾准备成立二战区,阎百川作司令,侬可以任副司令,你参与的战役由你任前敌总指挥。”我立刻起立立正:“多谢委员长栽培。”